是的,而且这种累可能被你忽略了 当听力正常时,声音信号清晰、完整地传给它,它只需要轻松地“翻译”成我们能理解的意思就行了。这个过程几乎是自动的,不费什么力气。 但是,当听力开始下降,尤其是高频听力下降,或者身处嘈杂环境时,传达到大脑的,就是一个充满杂音、残缺不全的模糊信号。 这时候,大脑不得不: 全力聚焦:像调收音机一样,努力调高注意力试图从背景噪音中分离出有用的语音信号。 连蒙带猜:动用大脑的记忆库和逻辑中心,去填补那些缺失的音节和词语。 持续加班:在整个交流过程中,大脑必须保持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,无法放松。 你看,原本轻松的工作,变成了一场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、调动额外认知资源的艰苦战斗。你说,大脑它能不累吗? 这种耗费了过多精力而导致的持续脑力消耗,在学术上与听觉认知负荷过高的概念密切相关。 这种累不仅仅是心理上的感觉,它常常伴随着一些具体的生理信号: 结束后异常疲惫:在嘈杂环境社交或开会后,感到精疲力竭,只想一个人静静。 容易烦躁、头痛:因为需要持续集中精力,精神长期紧张,容易引发头痛或情绪烦躁。 回避复杂社交:开始下意识地拒绝聚餐、家庭聚会等活动,不是因为不爱热闹,而是因为听得太累了。 记忆力好像变差了:感觉记不住事、反应变慢也就不足为奇了。长期过重的听觉认知负荷,也是目前研究认为可能增加认知衰退风险的因素之一。 耳科医生戴海江 原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主任医师,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,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。擅长:各种类型的感音神经性耳聋,耳鸣,耳石症,中耳炎,梅尼埃病等疾病的内外科治疗。 公众号认知负荷过高的几个信号
微信:starkey_474426506
手机:13141148808
电话:010-84824129
邮箱:
地址:北京市 昌平区 东小口镇天通苑一区一号楼左点助听器(神州鸿声天通苑店)